「同事介紹新思惟的課程,據說新手也有機會入門,甚至上過課的學員在課後能實際應用並投稿發表,真的很令人心動。於是,半信半疑抱著增廣見聞的心態,就報名一堂課程吧!畢竟我也希望自己能學會統合分析甚至發表文章,起碼以後看文獻,不再只是看看皮毛,看不出門道。」(馬偕醫院 牙科 黃文馨 牙醫師)
⠀
🎯 從課前就無微不至的體驗
⠀
報名後不久,就會收到工作坊的通知,並且可以課前 email 提問,講師們會針對問題一一回答,並書面整理到上課的講義。
⠀
上課前幾天,會在收到當天上課應用到的統合分析文獻,提醒學員先閱讀熟悉,並且也提供其他資料及試用版 CMA 軟體的下載,可以感受到工作坊的認真及效率,這點在當天上課的講義內容也可以感受到。
⠀
🎯 課程都是非常實用的建議
⠀
課程當天的規劃別出心裁,都是針對需要寫文章發表的醫師們或研究者們,實在的建議提醒,從最基本的如何選擇研究題目方向、文獻搜尋、資料庫的來源,以及統合分析研究在文章中呈現的方式、圖表製作重點、如何提高自己文章的能見度、接受度等,都是講師們多年來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分享,提供學員研究與寫作的捷徑,難能可貴。
⠀
許多學員都是來自不同科別的醫師,在提問時也提供了很多想法,老師們也一一給予回饋建議,因為我還沒開始著手研究,缺乏實戰經驗還沒遇到問題,聽聽有經驗的同學發問,實在獲益良多。
⠀
最後是製圖大賽,老師特別挑出得獎的同學作品講述優缺點,我相信大家都是新手難免疏忽,除了看見其他人製圖的特色,也提醒自己之後必須注意的一些細節,這也是當天課程規劃不錯的安排。
⠀
🔸 【全新梯次】11/7(日)統合分析工作坊
➠ https://meta-analysis.innovarad.tw/event/
現在投資自己,將來 PubMed 上有你。
⠀
👨🏫 堅強講者陣容
⠀
#張凱閔,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,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,SCI 論文超過 190 篇,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-analysis,探討臨床常見議題。
⠀
#曾秉濤,專業精神科醫師,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,並組成研究團隊,SCI 論文超過 85 篇,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-analysis。
⠀
#蔡依橙,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,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,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,建構學習流程。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,已超過 500 張,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。